打开APP
头图
捉小红尾巴鱼
2018-04-06发布 2222浏览
沐浴阳光Lv7

6篇游记,0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18-04-04
  • 人物 家庭出游
  • 人均费用 600
  • 出行天数 4
举报

古城轶事
                             作者 沐浴阳光
    这种鱼当地人称它为小红尾巴鱼,不知道学名,因为只有手指大小,鱼身上长有虎斑纹,鱼尾巴呈红色,所以叫小红尾巴鱼,红尾巴鱼常在 当阳 的小河沟石头缝里生存,繁殖力强,生长的水质要求很高,不能人工养殖。 普洱 地区的小河里很常见。
    前几年回老家 镇沅 ,我们到把边江拿鱼,一网下去,都能打上二、三十条小鱼,近十多年来,由于乡村城建和修路需要许多河沙,整条河的河边有许多沙厂淘沙卖,河水长期被沙土染红,很少看到过清澈的河水,鱼类无法繁殖生存,小红尾巴鱼也就越来越少。现在去撒网,二、三十网也才二、三条鱼,也许用不了几年,这个鱼种也会消失的。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一直都用传统方式捕鱼,就没有面临过鱼种灭绝,仅仅过去十多年,这个鱼种就已经濒临灭绝。过去十多年,因为毒鱼、炸鱼,电鱼等现代捕鱼方式没有被严厉禁止,加上水质污染,造成水环境恶化,更严重的是因为过度捞沙造成河水混浊,使鱼没有地方产卵繁殖,造成鱼种不断减少。
     回忆上世纪六、七十时代,这条小河里的鱼种是多么的丰富,当地人根据鱼的形状给鱼起的名称就有十多种,仅白鱼就有好几种,如菱形扁宽的大白鱼、尖嘴白鱼、突嘴白鱼、砧板鱼、青鱼、权皇鱼、杆子鱼、湾丝头、蛇鱼、黏鱼、红脚鱼等。还有一些小鱼如:  小红尾巴鱼、石鳊头、小花条鱼、马嘴鱼、小粗糠鱼等。
     现在河里捕到的鲤鱼,罗非鱼,大头鱼,在当年连见都没见过,外来鱼种对本地鱼种的繁殖形成威胁。目前,有的原生鱼种已经打不到了,这说明河里的鱼种不仅发生变化,而且有的鱼种在慢慢消失。有人在河里投放新鱼苗,导致原生鱼种减少并慢慢消失。
     从前下河拿鱼,有用网撒鱼和用鱼钩钓鱼。甚至拔个草根,拴上鱼饵,带个小盆子,都能钓到小红尾巴鱼。还有挡鱼,就是把小河水分隔成两半,用沙土堵住其中一半河道,把水引向另一半,堵住的这半河床就成一个个的小水潭,这时候用盆把水往外倒,等把水淘干后,藏在石缝里的小红尾巴鱼就露出来,徒手就能捉到小鱼。
     当年大人们去河里撒鱼,先煮着饭,再下河拿鱼,一般不到1小时,几条新鲜河鱼就打上来了。记得当年我舅舅到我家,家里没有菜,爸爸抄起渔网就下河去,不一会儿,就打到二、三公斤河鱼回来,舅舅还说这鱼象自家养的呢。
     还有一次是父亲的一个朋友回老家路过古城,一家四口住在我家,当天傍晚我将拦河网在河里支好,又在河边打上标记,第二天天不亮就去收网,手一触到渔网线,就感觉沉沉的,时不时有下坠的感觉,我知道鱼上网了,慢慢收起拦网,先露出两条白鱼,接着又露出一条,再露出一条,我感觉网还很沉,就接着收网,网绳哗啦啦地摇动,一看,还有一条大鱼,足有五、0六公斤,我把渔网全收上来,网到七八条大鱼,重得扛不动。家里的客人非常惊喜,他们说从来没见过一次能打到这么多的大鱼,我也是第一次网到这么多的大鱼,很激动,其中一条很大,用抨一称,光是这条大鱼就足有5公斤。
  这条哺育过我的小河,让人多么的难忘。映入眼前的景色早己不是当年的模样。儿时记忆中的几棵大缅树,因为要修公路,早已被砍掉了。当年树上成熟掉下的缅树果子,我们捡到放在嘴里是多么的香甜,留在记忆中的许多景色不是消失掉,就是被改变得不成样子。河东的一棵上百年的大榕树还在,据说有人花10万块钱要买这棵百年 大树 ,当地老百姓不卖,说这是棵神树,能预知当年雨季的到来。河东岸边的两棵野生芒果树也还在。上游的中沙坝几经改道,己变成采沙场。
     以前学校下面有个悬崖,悬崖下面被河水冲刷形成一个很深的水潭,我们叫船口潭,潭边有个渡口,一条小船是连接两岸的唯一交通工具,撑船的船工是个瘸子,听大人说他小时候并不瘸,因为爬树摘野果子,从树上摔下来,没得到及时治疗,受伤的腿肌肉痿缩,后来就靠拐杖行走。别看他只一条腿,划船技术十分了得,平时船是用竹子做的船蒿撑船,他只需几竿就能把般撑到对岸,当年人们乘船不需要给钱,船工生活由生产队给工分统一分配。他就一个人住在东岸的茅草棚里,门前支个小锅灶煮饭,24小时都在。有人要乘船,就在对岸,哦!…哦!…地叫两声,哦的尾声拖得很长,有时他听到后,并不马上出来,等到人多一些才撑船,这时对岸的人等不及,会骂几声,他也当没听到,要人等齐了才开船,平时乘船的人大多是河对岸生产队里的社员。他们有时会到西岸供销社购买一些生活用品,赶街天带一点农副产品到街上卖,又买回食盐、烟、酒等生活用品。遇到农忙时,河西这边到河对岸插秧种田的社员比较多时,要来回撑四、五趟船。
     遇到雨季发洪水同样需要摆渡船,把社员送到对岸做农活。发洪水时河面会突然变宽,水流很大很急,这时船竿就插不到河底,即使插到河底,因为水流急,也撑不住船。这时生产队就派几个年轻力壮的社员来帮助划船,船的左右增加两块桨板用桨划船,前后两人用竹竿撑船, 从西岸到东岸,因为水流急,船往往会被冲到东岸下游离渡口五、六百米的地方才能到岸,到岸后要由人工把船拖回到渡口再摆渡。
     每年雨季上涨,街上的大人孩子都会到河岸上观看划船,记得有一次,有个船工把船竿插到河底,因为水流急,船把船竿夹住,他用尽力气抱住船竿,还是不行,眼看船身已经倾斜,再不放手,就会导致翻船,最后他只好把船竿放掉。还有一次船头的船工把船蒿插到 水里 ,来不及往上抽竿,就被船竿将自己带入水中,他象撑杆运动员撑杆跳一样在空中划了条弧线跌入水中,还好船工都识水性,一会儿他就游回船上。但船上少了一根船蒿,压力加到两只桨和一根船竿上,三、四个人齐用力,才把船划到对岸。好在没有翻船,因为船工及时放弃了船杆才使船平复回来,这次船比上次漂得远了些才到对岸。岸上观看的人们松了一口气。在我记忆中,渡船虽然经历过几次危险,但从没有发生过翻船的事件。从东岸到西岸水流稍微平缓,坐船过来的人也少,渡船要容易一些。
      上世纪90年代,因为修路,古城小学校下面的悬崖被拦腰截断,学校旁边的几树高高的大椿树也不见踪影,还有一棵很奇怪的树,我们叫它大长果树,每年春夏季节树上开满粉红色的花,还挂满一根根长长的象香肠一样的果子,有时会有长长的树果掉到树下,小孩子捡回去摇着玩,长果子会发出沙沙声。这棵树的树干上还有一个树洞,小喜雀常在洞里做巢。
       现在船口潭变成了小水潭,船不见了,渡口也取消了。船口潭上方叫水轮泵,大跃进时 修水 利工程,本来想 建水 力发电站,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有限,开挖水渠时没有计算好水的落差,从大河引入的河水很平,没有落差,水流冲力根本没有把发电机推转起来,后来就停建了,白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县城用马帮驮来的电机就闲置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水轮泵安放电机的地方用一块块石头彻好,排水沟一直通到大河里,因为引水渠落差太小,水力无法推转电机,这项工程废弃后,就留下“水转泵"这么个地名。
         在河的上游我们叫粉丝潭的地方新修建了一座 索拉 桥,现在河两岸的行人可以从桥上经过,老船工也改行去做别的事了。      
     1980我们家从古城公社搬到按扳镇后,我就没有回去过,直到县城搬迁到恩乐,恩乐经古城到 思茅 的公路通车,到古城有车直达,再不用象当年要步行才能到达。
       普洱镇沅 途经古城,我特意在古城停留, 原来岸边有许多芦苇,芦苇花开时,白茫茫一片。傍晚有一群群白丝就在芦苇丛中落脚。大河边沙地上种植有甘蔗、红薯地。从小学校到河底小菁对面街子的小石条台阶还在,感觉没有儿时想象的那么高了,原来石阶旁有供销社的马廐,里面关着供销社运货的马帮,公路修通之后,也不知什么时候,这些马匹都不见了。
     当年我放网拿鱼的地方叫火烧潭,现在河道变浅,水也小了,但水还清澈,清晨水面还会腾起薄雾。从前孩子们去河边玩,可以在河里游泳,洗澡,白天冷了还能在河边沙滩上滚热沙玩。大人们带上鱼网,能河里捞到一餐小红尾巴鱼,运气好的话还能拿到几条杆子鱼。
      以后回去,看到河水混浊就没敢下河,2010年回去的时候,这条河已经变混浊,据说当年在河的上游曾经建有工厂,没经过净化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下游老百姓的牲畜喝河水后死亡,河里也漂起了死鱼,后来虽然迫于压力停办了工厂,但是对河流的生态已经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现在虽然停建对河流污染的工厂,也禁止毒鱼、电鱼、炸鱼,但是捞沙行为没有禁止,河水仍然没有变清澈,鱼类的生态环境难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当地政府对改善环境也做了很大努力,由于历史原因,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21
目录
2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