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头图
[ 废墟纪元 ] 我走进底特律黑人区,废墟离繁华只有八英里
2018-04-07发布 13282浏览
然潘Lv15

3篇游记,283粉丝

我的出行信息
  • 出发时间 2017-07-01
  • 人物 其它
  • 出行天数 4
举报


“Miss,请出示你的身份证明。”

刚钻出位于 底特律 黑人区之一高街公园的废弃的霍利梅尔天主教高中,一辆警车便呼啸着急刹在了我面前。    

大约两天前,我还是第一次踏上 底特律 ,此前关于它的全部概念,除了道听途说,就是来自维基百科。

早在上世纪初,随着汽车工业的兴起, 底特律 一跃成为世界汽车之都,整个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在二战期间达到了顶峰。然而由于人口激增和种族问题,城市税收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不断下降 。紧接着,失业率上涨,白人居 民和 业主和零售商迁出,黑人占据在市中心,大量城市建筑被废弃。

2013年 底特律 宣布破产前夕,市中心几乎不再有大型企业。市内大部分废弃的房屋被黑人低价购入,白人迁居郊区。东 底特律 的大部分商店,加油站,甚至麦当劳,都在柜台前加装防弹玻璃隔开店员和顾客。

这样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失落之都,却是探险者趋之若鹜的天堂。

这个城市,由于曾经的富有,兴建了大量或精美巧妙,或巍峨雄伟的建筑;而由于之后的衰败,大部分建筑被废弃,原封不动地封闭起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遗弃当时的模样: 比如 伍德沃德圣长老教堂, 比如 庞蒂亚克 银顶体育场, 比如 密歇根中央车站, 比如 罗斯 维尔特仓库…… 

在这样一个警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三不管地带,却集结了种类众多、建筑风格迥异的废弃建筑。所以,无论是从安全性上说,还是从废墟的多样性和探险的娱乐性而言, 底特律 的地位,都犹如 耶路撒冷 之于基督徒,是各国废墟爱好者顶礼膜拜的朝圣地。

2017,我终于来朝觐了。


穿行在 底特律 市区,像踏入了一条时空错乱的隧道。

正如你在电影《8英里》中看到的那样,白人的高档住宅区和黑人的贫民窟相差只有八英里。一边是七十多层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一边是暗黑诡秘悄无人烟的大教堂;一边是人声鼎沸一掷千金的美高梅大赌场,一边是人去楼空衰败腐朽的李广场宾馆;一边是开着豪车带着保姆来参加自己孩子球赛的生活安逸的白人们,一边是满头小辫子在废弃民宅前踢足球、捉迷藏、追逐打闹的黑人小姑娘们,而她们十几岁的哥哥,就在十米开外聚众抽大烟,满口污言秽语,身上总有纹身。  

而这短短的8英里,却是一条有些人一生也无法逾越的地狱到天堂的鸿沟。

令人觉得讽刺的并非贫富差距,而是精神与阶级差距——来自上流社会的白人孩子们早在出生时便内定了私立学校,常春藤大学毕业后或进家族企业或去全球五百强;而来自下城区的黑人孩子们,公立学校读得完算你的造化,高中结束后,如果你的女朋友还没被搞大肚子,如果你在当地工厂找到了一份稳定的体力活,恭喜你,你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

正如位于市中心的密歇根中央车站(1913-1988), 虽然除了废墟探险者和盗贼早已无人问津,但是火车站的主楼前仍竖立着一面鲜艳的、迎风飘扬的 美国 国旗。

独立、公平、奋斗、自由、进取,是 美国 国旗代表的国家精神,而在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背后,却是一座由于各种人为原因而被废弃长达数十年的大楼。

时间转回今天早些时候——

我和同伴在高街公园居民区刚一下车,几个蹬着脚踏车四处闲逛的黑人青少年就立刻吹起了口哨:或许是这个地区本就鲜少见到白人面孔, 亚洲 人更是稀有,而白人和 亚洲 人的组合,估计是少上加少。

而这串起哄般的口哨立刻引来了一个年纪稍长的黑人,也许是这里的“话事人”,这位面色阴沉的大哥堵在我和同伴的面前:“Hey, what you doing out here? (你们来这儿干嘛)”

看着这位人高马大如一面移动的墙壁一样壮硕、面孔却稚气未脱、分明只有二十几岁的“大哥”,我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比起他身后那群仰望着他像仰望一个榜样人物的青少年们,他或许只比他们大了一两岁,身上的纹身却多了一倍:手臂、大腿、甚至后脑勺的一半都画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左眉角一条细小的伤口,浓重的把“a”发成“ai”的当地口音,还有裸露出的臂膀上线条分明的肌肉,不由得我不往黑帮电影上联想。

而当我们说明来意之后,他绷紧的面部肌肉瞬间放松许多,嘴角甚至要挤出一个笑容:“School? School's out for summer. School's out forever!(学校?学校放暑假了,学校再也不开学了)”

——霍利梅尔天主教高中,始建于1928年,2012年末由于生源不足正式关闭。

正在加载更多内容...
636
目录
636
113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