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
84年前的10月17日傍晚,中央红军,在
江西
于都
贡水渡口集结,随后迈出了长征第一步。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四道封锁线”,红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艰难的走到了
湖南
道县
,并在
湘西南
遭遇了湘江血战。
湖南
省
永州
市
道县
地处湘粤桂三省交汇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处。
从地图上可以发现:在群山纵横的五岭地区,这里是一个难得一见的盆地,东有九嶷山,西有都庞岭、萌渚岭,
道县
县城就端坐在盆底,一条潇水(湘江支流)从南向北而流,84年前的11月,从
道县
突围的红军于11月下旬进入
广西
,开始了下一阶段的征程。
2018年4月17日下午。驾车从
长沙
到达
湖南
永州
地区的
道县
。在这儿我要看三个地方,一个是红军墙,一个是陈树湘师长的墓,还有一个就是红军渡。
道县
有名的红军遗迹“红军墙”就在小城的主干道潇水中路西州公园西侧,一座宽约20米、高约7米的照壁式红墙就屹立在潇水河畔,很显眼,很好找。
墙面正面红底的白框内写着粉白色的繁体大字:“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墙下还有
道县
人民政府1986年立的碑。
一座红军墙,一段感人的故事。
1934年10月,
中国
工农红军长征路过道州城时,一位年仅14岁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在文庙影壁背面奋笔写下了“工农胜利万岁”、“工农革命努力奋斗”十六个大字,但那个红军小战士在标语将要写完的时候,尾追的敌人就上来了,小战士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坠入河中牺牲。“红军墙”由此得名。
这条标语在红军长征经过的十多个省中,是书写在县城显眼处而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条。
红军墙具有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双重价值。解放后被列为县革命文物加以保护,用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197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那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红军墙原位于
道县
文庙旧址内。因为文庙临河,又地势低注,这面墙常遭河水浸泡。出于对这红色资源的保护,方便游人瞻仰纪念,当地政府特择址另迁。
在长征途中写标语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工作。凡能写字的战士,每人每天写一至五个标语。写标语真实体现了“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红军标语是是长征的无形武器,国民党害怕得很,所以,国民党在红军过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洗、铲除、涂抹红军标语。
这座著名的红军师长陈树湘烈士墓是我想瞻仰的第二个地方。高德地图完全失聪。就在潇水河边上,很安静,没有游人,很不起眼,不容易找到。
陈树湘烈士墓向我们讲述了80多年前那段悲壮、惨烈的长征史诗——湘江战役。
自
于都
出发后,红军战斗部队一直护卫着中央机关向西转移。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道和第二道封锁线。但在突破第三道及第四道封锁线——湘江战役时,出发时的红军队伍从8.6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作为后卫中的后卫,红七军团34师师长陈树湘率领的全师6000余名红军战士的鲜血,为这幸存的3万余人铺就了突破湘江的生路。
1934年12月1日,34师在
湖南
道县
、
广西
灌阳
完成阻击任务并掩护红军主力突破湘江封锁线后,湘江
界首
渡河点已经被国民党军全部封锁,部队仅剩的300余人被重重包围,无望突围的部队弹尽粮绝,陈树湘腹部被子弹击中被俘,他趁敌不备拉断露出体外的肠子而牺牲,实现了他“为苏维埃新
中国
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年仅29岁。当地民团将其头颅挂在
道县
县城西门城楼悬首三日。后将陈树湘头颅送至
长沙
,在小吴门又悬首3日。当地百姓将陈树湘等人的尸体掩埋在现
道县
二中附近。而在陈树湘牺牲后不久,游击于九嶷山中的90余名红军被当地民团俘获,全部被枪杀。
我站在陈树湘师长的墓前,潇水河从他身边流过,出奇的安静。为了
共和
国的今天,年青的师长就静静躺在这里,他牺牲的年龄正是现在一代年青人享受阳光、享受蓝天、享受幸福的好时光……他能看见该多好。
我肃立、默哀、瞻仰、崇敬……。
点击加载更多...
本游记著作权归@风语战士所有,任何转载请联系作者。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