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最早开凿于北魏时期,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与其它石窟相比,它是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同时石窟的胡风胡韵较为浓郁,既有印度、中西亚艺术元素,也有希腊、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像貌特征等等。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主要看点有:
昙曜五窟(云冈石窟16-20窟)
这是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年) ,各窟大体上为椭圆形平面、穹窿顶的草庐形式,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佛、当今佛和未来佛)和千佛,佛像形体高大。
昙曜,北魏僧人,是云冈石窟的最初开凿的推动者和组织者 。
点击查看
灵岩寺洞(云冈石窟第3窟)
这是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两门四窗,外部建有巨大平台,平台中央是一座矩形洞窟,内置交脚弥勒,俗称“弥勒洞”;东西两端各有一座方形三层石塔。后室雕三尊大像,主尊为倚坐佛像,高约10米,肉髻高耸,面相圆润,五官端正,眼大耳阔,两眉间白毫鲜明,身姿挺拔,通肩式袈裟紧贴身躯,厚实圆润的双手作无畏、与愿印。左右两侧胁侍菩萨高6米,头顶发髻高耸,发丝根根有序;头发成缕,散披两肩。
点击查看
云冈石窟第5窟和第六窟
这是一组统一设计、建造的双窟,窟外各有一座清顺治八年加盖的四层五间式木构阁楼,清代号称“云冈佛阁”或“石窟摩云”,为云中八景之一。第5窟洞窟为平面呈椭圆形、穹隆顶式的大像窟,洞窟东西最大宽度约22米,南北最大进深约17米,创云冈同类型洞窟的规模之最。主尊坐佛高17.40米,是云冈的第一大佛。这尊云冈的最高佛像,从头到脚均敷泥施彩,面部与胸部贴金,螺发与长眉绀蓝。大衣两裾由双肩垂直落下,飘逸自然,裹腹裤腰中央对称皱褶,齐整美观。东西两壁的胁侍佛像高达8米,窟门拱两壁护法力士的上层,雕有禅定状二佛。
第6窟楼阁东西两壁绘有十八罗汉形象,每壁九身,手执不同法器,立于云海之间,是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设计最完整、内容最丰富、雕刻最精细、最为富丽堂皇的洞窟,也是保存状态最好的洞窟之一。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
音乐窟(第12窟)
第12窟因前室出现大量演奏乐器的造像而得名“音乐窟”。洞窟具前室、后室,前室雕刻的各类手持不同乐器的音乐伎,北壁最上层为天宫乐伎,是一个以壁面通栏形式塑造的由十四个圆拱联龛排列组成的乐伎形式。十四位乐伎各占一个圆拱龛,从东到西分别以担鼓、埙、义觜笛、细腰鼓、琴、箜篌、筚篥、琵琶、筝、横笛、琵琶、排箫、齐鼓、吹指等乐器作演奏状,结构宏大、形式侈丽、场面壮观。12窟前室顶壁交接的弧面上,雕刻了手执不同乐器、站立演奏的六身夜叉形象。南壁三身:中间者双脚交叉而立,两手高举,食指对拨;东侧一身挎腰鼓,西侧一身挎担鼓。东南角和西南角各一身,手捧筚篥和埙。另外一身位于东壁上方,手执曲颈琵琶。门楣上一组舞伎群,动作连贯,气韵奔放,是人间舞姿的艺术再现。窟顶逆发形伎乐天,体格壮硕,具有北方少数民族性格特点。
点击查看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