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写过一篇,在此转一下。
本文刊载于《生活周刊》1661期,微信号lifeweekly1925。
=================================================
有人喜爱伏见稻荷大社的朱红鸟居,有人喜欢登上清水寺的空中楼台眺望京都古城,有人会对行走在花见小路的和服美人侧目,有人漫步在宁宁小路,去圆德院瞻仰这位身为丰臣秀吉之妻的奇女子最后的归宿……不管是哪一种,京都都会让人流连往返,念念不忘。
有幸与曾经的美好重逢
小时候,我看过一部动画片,叫《聪明的一休》,在促狭的将军和聪慧的小和尚斗智之余,一座时不时会出现的金色阁楼也让我印象深刻,而当它真的出现在我眼前时,似乎又与记忆中或者想象中的场景,不完全一样。这是一处以金色阁楼为主要建筑的优雅庭院,它小巧精致,曲径通幽。漫步在小径上,一抬眼也许就能邂逅一处精妙的景物,而每一处别具匠心的布景,都显示了这里曾居住过一个品位高雅的贵族。在成为寺院之前,这里是足利义满将军居住的别墅。园中绿树成荫,奇松怪石,数不胜数。金阁临水,被苑池所围绕,其一二层为居室,第三层阁楼为佛堂。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幽静之处,是适合静心思考的地方。在将军去世后,依据生前所愿,这处别墅作为寺院供僧侣修行,我们所熟悉的那个一休和尚便曾在此处度过他的晚年生活。
或许前身是将军别院的缘故,金阁寺并不像其他寺院散发出寡淡、出尘的禁欲气息。相反,它毫不掩饰它所代表的尘世的美:那匍匐于地上的青苔,那生长于水中小洲上,低首徘徊的松树,都心甘情愿地衬托着这个散发着光芒的金色阁楼。不论阴晴雨雪,其映衬在苑池之上的倒影都美轮美奂。想象一下居住在金阁中的人,走在回廊之上,眺望着园中风景。在将军或者僧侣的眼中,这四周的景物是否会因人而异,有所不同呢?
在我离开京都的那个早上,天空中飘起了雪花。车站的电视新闻中正在直播一系列有关这一入冬盛景的报道,其中一则的画面便是雪中的金阁寺——它一身金色伫立在银装素裹的天地中,显得格外耀眼,我不禁想起几天前去拜访它时所看到的样子。在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中,描绘了一个体弱而结巴的小和尚,视金阁为世间一切美好的象征,然而最终却将它一把火焚尽。
小说运用了禅意的解读来合理化小和尚的作为,也表达了对日式美学中一种“极致之美便是毁灭”的崇拜。这一事件并非作家杜撰,是发生在历史上的真实事件。所以与日本许多古迹拥有相同的命运,金阁也是经历过修缮和重建的产物,并非原迹。然而,在遭遇火灾之前,金阁上的金箔就已经斑驳不堪,其外表远不如今天这样金碧辉煌,而重建使得我们终于还是有幸得见它曾经美好的样子。
(当中省略)
京都之美,在于它的气韵,在于它细节上的精致,在于它的妥贴周到。而京都之魂,便是对于美的不懈追求。若不美,便不是京都了——又有几个城市能如此固执呢?我发自内心地尊重它的这种执着,如同它满怀敬意地对待这个世界。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