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段时间,我也有这种感觉,大概是19年左右,也就疫情前。因为我的工作就是可以到处出差,我经常趁着出差的空档溜出去逛逛,当然也喜欢把各种假期安排起来,用于旅行。但长期的出游,人就会产生一种审美疲劳。看见什么都是一种感觉,就这,好没意思,就这,之前在哪看过更好的。
但是三年的疫情,出行被各种限制的时候,那时候莫名的想出去,之后又去翻以前的那些照片,对旅行的疲惫感一下子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莫名的冲动。那段时间里,我经常看一些历史相关的书或者纪录片,在看书的时候,默默的记下一些地名,搜索当地现存的遗迹状况,等可以出去了,我要出去巡礼。因此现在的旅行目的,大多数都是以人文为主,相对于以前那种漫无目的的状态,现在旅行的目的性更强一些,很多行程会与一般人的行程会有区别。
小时候,跟父母去江西旅游,没去江西前,对江西的印象就是革命根据地,红色,景德镇瓷器。去完江西之后,纯纯的负面印象,宰客严重,对外地车辆的不友好。以至于我长大之后,对于小时候的旅行目的地大多数都进行了二次游览,江西是为数不多再也不去的地方,也不跟人推荐。直到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包括关于海昏侯墓的纪录片观看,在旅行计划里重新的加入了南昌。海昏侯的博物馆,我去过两次,第二次就是去弥补第一次未能见到墓室的遗憾。大多数人进入海昏侯博物馆的时候,不少人都震惊于墓内出土的各种黄金,当然我也会被这些出土黄金震惊,不过我可能更多的精力会去看展出文物上的文字信息,比如简牍上的文字,抑或者是各类器物上的文字。至于第二次过去,墓室的参观,恐怕就是我最大的目的。我特别喜欢这种将书本与实际相联系的状态。
点击查看
重新开放出境游之后,我就办了一个日本的多年多次签证,这几次的出境,都是日本。因为我开始涉猎一些日本古代的历史,尤其最近阅读《源氏物语》,去京都比较频繁,对平安时期的遗迹比较感兴趣。一般中国游客如果不懂日语,对佛性以及平安时期不了解不感兴趣,恐怕不会买票进去参观,即使进去参观了,出来的感受都是觉得很一般,我在某书上就看到不少这样的评价。我当时同行的小伙伴起初也是兴趣一般,不过我告诉她,这个平安时期大致相当于中国宋朝时期,距今也有千年历史,木雕的佛像,在中国北宋时期的雕像存世少。然后就把小伙伴的兴致拉起来。
点击查看
我一直把旅行当成一件人生中特别美好的事情,但难免会产生疲劳,那就把它放放,重新给自己找个兴趣点,给自己的旅行重新找个目的,说不定会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