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岛的地势西部平坦,东部陡峭,这也决定了西部的发展要远快于东部。西部集中了台湾众多主要城市,其中包括台北、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及新竹、彰化、嘉义等市县。而东部则仅有宜兰、花莲及台东三处市县,且因地势影响发展程度也较为缓慢。
西部发达的都市圈紧密相连,2小时黄金高铁线串联起西部各城。而东部陡峭的山势仅允许台铁通过,速度也较为缓慢。这也是西部愈加发达,人口众多的又一原因。
夏季西太平洋的海面上常常会形成热带台风,而台湾正好在热带台风行经的轨迹上。台湾每年夏天都会遭遇台风的袭扰,少则遇到一个,多则两三个。过境时带来狂风暴雨,对城市破坏极其严重。台湾当地人早已对台风习以为常,而游客普遍吓得惊慌失措。这让台湾有了“台风之乡”的称号。
台湾的历史分为远古至明朝、荷兰、西班牙殖民时期、明郑治理时期、清朝治理时期、日本殖民时期、主权回归、1949年后几大时期。
台湾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属于尼格利陀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
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乘明末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势力日益强大,明朝政府处境艰难之时,侵入台湾,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1652年9月,农民领袖郭怀一领导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它表明荷兰的殖民统治已经出现危机。九年以后,他们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郑氏治理时期从1662年延平郡王郑成功领兵渡海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军队起,经郑氏三代统治南台湾至1683年降清为止,统治时间前后共23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仅4个月即病逝。1683年,清朝派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朝直接统治之下。
台湾清治时期始于清朝将领施琅于1683年攻取台湾,1895年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为迄,实质统治台湾的时间计212年。由大陆输入的日用消费品和建筑材料等,使台湾的经济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此时,台湾与福建、广东的来往十分密切,中华文化更加全面地传入台湾。
自1895年6月17日台湾总督于台北城举行“始政式”起,至1945年10月25日中华民国接收台湾为止。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发出《中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中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台湾的宗教信仰很多样,被称为“多神之岛”,主要的信仰大致分为三类,一是高山族的原始信仰,二是民间通俗信仰,三是各类正式宗教派别。其中民间通俗信仰中,妈祖崇拜是信仰人数最多,也最普遍的一种,这也就是为什么台湾的妈祖庙尤其多;对于各宗教派别的信仰中,台湾人民主要信仰来自大陆的佛教和道教、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以及来自台湾本土的天帝教等。